《青年醫生》關注醫療大環境 杜江抉擇引反思
杜江飾演趙沖
杜江選擇社區醫院
杜江演繹熱血醫師
搜狐娛樂訊由趙寶剛執導的五十集青春醫療大劇《青年醫生》于上周五完美收官,劇中的住院醫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急診室生活后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以“趙沖”為代表的年輕醫生們也都結束了實習生活,做出自己的選擇。其中,杜江飾演的“趙沖”便選擇離開急診室,放下自己付諸心血的小說作品,前往社區醫院繼續實現自己的夢想。
杜江:“趙沖”成長映射青年特色
杜江飾演的“趙沖”一直懷揣文學夢,最終卻拒絕了出版社的熱情邀請。原來經過在急診室的學習,他清醒發現自己對醫學的認識并不準確,希望重新積累素材、琢磨作品。同時,隨著畢業季的到來,“趙沖”毅然前往基層,前往社區醫院繼續醫學之路。
對于“趙沖”的選擇,杜江表示,這是人物成長的表現,“他經過急診科的鍛煉和自己的思考,認識到了當下的醫療問題——那么多人只知道到大醫院就醫,導致資源的不均衡,事實上很多病癥平時注意都可以避免。‘趙沖’覺得問題出在基層上,所以希望在社區醫院盡自己的一點力量。”同時,杜江也承認角色的這種想法不免有些浪漫,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改變整個醫療環境,然而他不愿意繼續按部就班地在大醫院上班,而有勇氣做出全新的選擇,就是值得敬佩的事情,“這也是我們新一代,80后、90后最特別的地方。”
業界聲音:“趙沖”給了醫療體制當頭一棒
劇中反映的青年醫生經歷看似充滿了戲劇性,實際上皆是現實生活的記錄和放大。剛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人滿懷熱情、血氣方剛,剛剛經歷了無數字典般的教科書的洗禮,準備在臨床中大展拳腳。然而醫患間的溝通、醫療體制的復雜、醫生的工作環境,他們卻完全不了解,以至于眼見急診室中無數近乎無情的生死故事后迷茫了方向,而“不要太熱血”似乎成為了自我保護的手段。
知名骨科醫生初洋認為,《青年醫生》精準反映了這個特殊群體的特性,正如他自己所見的許多實習醫生和青年醫師一樣,惡劣的醫療環境使它們容易過早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誓言。而杜江飾演的“趙沖”則成為最正能量的存在,他的沖動和不循規蹈矩讓觀眾聽到了“我為什么要認錯?我沒有錯!是制度有錯!”、“當醫生,必須要血熱才能救人!”這樣擲地有聲的話語。初洋以專業角度評價,“(趙沖)這些話就像當頭一棒,結結實實打在那些自認為成熟事故的醫生們的頭上。建議青年醫生們看看這部電視劇,拋去兒女情長,認真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