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尊10月25日南京開唱 不插電詮釋“中國風”

霍尊。
網易云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網易娛樂10月21日報道因為參加“中國好歌曲”并奪得冠軍,霍尊和他的作品《卷珠簾》因此廣為人知。而相比其他選秀歌手,霍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對作品的創作訴求,以及創作、編曲和演唱相結合這一點上要更為強烈。而霍尊和《卷珠簾》在“中國好歌曲”這個節目上里,最具爭議的一次話題,恰恰就是在年度盛典上,因為劉歡校改、撈仔執行的新編曲,從而引來的褒貶不一的爭議。對于很多以前聽歌只關注歌手演唱實力的歌迷來講,這次爭議其實更是一次很好的音樂體驗課,可以告訴他們,編曲究竟能影響一首歌曲的氣質到什么樣的程度!
如果說編曲是對歌曲最好的化妝,那么不插電則是對一首歌曲創作初心和本質最好的還原。在沒有效果器、沒有音效的情況下,一首歌曲勢必會因為更接近純質的音樂氛圍影響,而向著更質樸、感性的創作第一現場方向發展。如果是情歌,它就會變得更情真意切;如果是民歌,那么就能夠聽到山谷回響;而如果是“中國風”,那就必然是窗紗微亮、珠簾輕卷的意境撲面而來。
10月25日霍尊就將以不插電的方式,詮釋自己的“中國風”作品,以及比“中國風”這個曲風標簽更久遠、更經典的那些古老華夏民歌。那個時代沒有電燈、電話,更沒有電吉他和電腦編程,想要把歌唱得好,你只有利用山谷的回響,你只有靠自己對音樂的把握,去駕馭歌曲,而不是搭著編曲、樂隊和調音室的順風車張張嘴。一句話,不插電的時代,歌手都需要自食其力。
不是商演,也不是拼盤演唱會,霍尊這次的演出,是一次地道又純粹的專場音樂秀。它有一個非常統一的主題,即用傳統和自創的方式,詮釋源遠流長的“中國風”音樂,表現出它的經典,以及它的變化。比如霍尊最為經典的創作作品《卷珠簾》,本身就是凱爾特民謠與中國五音旋律融合的成果。而除此之外,這次演唱會同時選唱的《花心》、《天涯歌女》、《套馬桿》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作品,同樣也是將各個時代“中國風”韻味的經典作品,進行一次很好地梳理。在這種統一的概念下,也讓這場演唱會因為對某個音樂體系的專注,而因此顯得更有專業度和技術含量。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用“不插電”這種形式進行詮釋。雖然用現代的音樂形式,尤其是電子、舞曲這種編曲進行跨界演繹,已經成了一種非常時髦的方式。但在初期的新穎和新鮮勁過去后,很多歌迷慢慢也發現,這種時髦的表現方式,固然能讓這些傳統韻律,更具現代的動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丟掉了真正五音音階那種悠揚、淡然的回味感。而這次霍尊的南京紅牛不插電演唱會,既是一種初心的回歸,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反實驗,用回到最初的形式,讓這些“中國風”在沒有音效的同時,呈現出更多東方音樂應該有的細節韻味。
不插電的簡潔形式,并不代表簡單。胡琴加鋼琴,以及大量民樂器的運用,也讓霍尊的這場南京不插電演出,依然不離東西跨界的開放性。只不過用了一種最接近原始和純粹的角度,進行音樂的融合實驗,這其實對霍尊本人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畢竟作為新生代的歌手,大多都已經習慣了在電子設備的環繞中演出,而在這種回歸本質的舞臺上,無疑也對歌手的演唱技術、舞臺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