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用途最特殊的寺廟,造型像金字塔,是古時皇家的火葬場
去過吳哥窟的人,一定會對吳哥古跡中的寺廟群印象深刻,斑駁古樸,莊嚴肅穆,而且每一座都有自己的特殊的意義。比如斑黛喀蒂是國王沐浴后休息的地方,而比粒寺的意義則更加與眾不同,這是一座被稱為神殿的地方。
比粒寺是古代皇室舉行火葬儀式的地方,是Rajendra Varman 二世在晚年時為自己建造的神殿,因為他希望自己火化之后可以變身為神,達到最高境界的輪回,因此,這里也被稱為變身塔。不過比起它的歷史,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猶如金字塔般的雄偉造型。
比粒寺是典型的塔山建筑,一塊塊紅磚搭好基座跟階梯,再搭建磚塔,十分偉岸。五座磚塔猶如金字塔一樣,上尖下方,直達天際,還有神獸雕像守護在兩側,站在塔下向上望,有種強烈的壓迫感,估計就是想以此顯示皇室的地位。
令人震驚的還有這里的階梯,十分陡峭,相當難爬,被稱為“通往天堂的階梯“。據說是在臺階之下火化,然后再送到塔中,雖然考古學家沒有發現塔里有骨灰,但貌似紅磚石階上真的有被火燒過的痕跡,也有可能是歲月侵蝕的緣故,具體不得而知,不過從視覺上看相當震撼。
比粒寺在吳哥古跡中屬于小眾景點,并不在團隊游的項目之中,但還是有一些游客會沖著夕陽來這里參觀。因為登上制高點之后,視野會變得十分開闊。在比粒寺看日落,太陽剛好會隱入一片原始森林之中,頗有幾分非洲叢林落日的感覺。
在這里看落日的最大好處就是人少,但攀登時要注意臺階,因為部分已經損毀,而且本身就很陡峭。紅色的磚塊在夕陽下顏色更加明顯,整座寺廟猶如火焰一般,十分獨特。
已經去過塔松寺旅游的人可能會發現這兩處結構相似,不過比起塔松寺來說,比粒寺的規模巨大多了。雖然多處都有損毀的痕跡,但整體完好,而且這里都很適合拍照,磚墻的紅和天空的藍,以及樹木的綠,呈現出一種狂野不羈的原始之美。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