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完成首例人體器官捐獻 五人將獲新生
記者從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獲悉,5日上午11時,在青海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和重慶市紅十字會及專家的具體指導下,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實現了青海省首例人體器官捐獻,實現了青海省人體器官捐獻零突破。捐獻者蔣東林的肝臟和一對角膜被緊急轉運至北京,兩個腎臟轉運至上海,至少5名患者將因此重獲新生。
器官捐獻者蔣東林今年57歲,是青海省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今年5月登記為人體器官捐獻志愿者。11月3日,他因突發腦干出血被送到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救治,經醫治無效后,家人含淚提出捐獻其器官救治他人、“讓親人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世上”的意愿。
隨即,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與青海省紅十字會取得聯系,并請求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選派人體器官捐獻OPO醫生和協調員獲取器官和見證,得到了紅十字會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全力支持。“我們對蔣東林的腦損傷病情進行了多次評估,確認無法救治。他的器官狀態良好,符合器官捐獻條件。”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樊海寧說。11月5日上午,蔣東林被判定為腦死亡。
接下來的器官獲取手術十分順利,一個肝臟、兩個腎臟、一對角膜,經過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CORTS)的匹配后,蔣東林捐獻的肝臟和一對角膜被緊急轉運至北京,兩個腎臟轉運至上海,至少5名患者將因此重獲新生。
雖然青海尚沒有器官捐獻的先例,但在該省紅十字會的大力協調下,得到了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東方航空公司、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積極配合,為器官的運輸開辟了“綠色通道”,西寧市殯儀館免去了蔣東林的全部喪葬費,蔣東林的名字還將被刻到青海省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博愛紀念園的墓碑上。該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捐獻完成后隨即趕往殯儀館,幫助捐獻者家屬一起,為蔣東林作最后的告別,體現了全社會和紅十字人對捐獻者及其家屬的尊重和人道關懷。
青海首例人體器官捐獻,開啟了青藏高原器官捐獻事業新局面,在青海開展人體器官捐獻,意義獨特深遠。
圖片來源: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