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學童帶來“田埂上的詠嘆調”
如果不知情,很難相信這些在專業舞臺上穿著正式演出服、專注演奏的管弦樂團的樂手們,竟然是幾年前還對五線譜和樂器一無所知的鄉村學校的孩子們。20日晚上,一臺別具一格的公益音樂會在天橋中心大劇場上演,這臺由來自農村的孩子和著名藝術家同臺演出的“田埂上的詠嘆調”,是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進行鄉村藝術教育6年多來的一次成果展示,更是一次對鄉村藝術教育有共識有擔當的愛心人士的大聚會。
記者了解到,2013年,荷風啟動中國鄉村兒童全科藝術教育實驗校,即“雛菊工程”,旨在從全國各地選擇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推行全科藝術教育,包括管弦樂、芭蕾、合唱、美術、戲劇教育和體育舞蹈等藝術課程。2015年,“雛菊工程”開展到張家港市南豐鎮南豐小學。永聯為民基金會和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在此成立了“永聯荷風”管弦樂團,先后在鎮級及以上大型活動中心演出近二十次,2016、2017、2018 連續三年在張家港市中小學生器樂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018年2月5日,“永聯荷風”樂團成立兩年多后就在張家港市保利劇院舉辦了專場新年音樂會。今年5月,樂團走進了上海大劇院與著名音樂家同臺獻藝。短短4年時間,從對五線譜和樂器的一無所知,到登上上海和北京大劇院舞臺的自信,孩子們的改變令人難以想象。或許他們今后不一定會成為音樂家,但可以肯定的是,高雅藝術的熏陶將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20日的演出,北京大興蒲公英打工子弟學校管樂團的孩子們也為觀眾奉上了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打工子弟在就學方面,面臨更多的困難,藝術教育對他們來說就更為奢侈。2015年,北京大興蒲公英中學成為荷風“雛菊工程”的學校。“雛菊工程”給這些孩子送去了多樣的藝術教育,每周都組織中國音樂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北京師范大學的專業教師去給孩子們開展藝術教育公益課。如今,蒲公英打工子弟學校管樂團已經多次在各種舞臺演出并收獲好評。
除了樂團的精彩表演,“端村芭蕾舞班的“四小天鵝”聯合北京市天使舞藝的孩子們,在音樂會中跳起了經典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段。荷風第一個將芭蕾教育送入鄉村,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關於老師及其夫人張萍,帶著他們的學生和朋友,給孩子們教授芭蕾課;一群鄉村女孩在白洋淀邊學習她們以前完全不了解的舞蹈。有人曾質疑,芭蕾這種高雅的藝術,怎么可能“開”在田野山村?但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創始人李風對此表示:“藝術面前沒有貴賤之分,芭蕾是屬于世界的。”2016年8月28日,由荷風選送的河北端村學校芭蕾舞作品《丑小鴨之夢》獲第八屆“華北五。ㄊ、區)舞蹈大賽”少兒組雙金獎——表演一等獎和編導一等獎。2016年至2018年,6名荷風芭蕾舞班學員先后被遼寧芭蕾舞團芭蕾舞學校、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石家莊市藝術學校三所專業藝術類院校錄取。
東潤公益基金會與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宣布,雙方將就鄉村藝術教育開展合作,讓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鄉村藝術教育之中,為更多中國鄉村兒童帶來藝術的福音。(記者王潤 文并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