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夢
在網上搜索“我有一個夢”,顯示出的詞條里光是歌曲就出現了好幾首,夢想從來都是值得被歌詠的。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有一個著名的“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我們種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樣大,我跟我的助手們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這個美麗的夢曾經被畫家付諸筆端,畫中,稻谷金黃,袁隆平臥于其中,讓人覺得喜悅又浪漫。90后小伙子楊檸豪也從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中捕捉到了浪漫,“常年與莊稼打交道的袁爺爺,竟然有這么詩情畫意的語言。”楊檸豪學作曲出身,他當時就想,如果能把袁爺爺的這句話,變成一首歌就好了。
因緣際會,楊檸豪的老家是湖南省安江鎮,袁隆平曾在這里的安江農校度過37年的研究生涯,安江農校也成為中國雜交水稻的發源地。通過鎮上長輩引薦,楊檸豪真的見到了“袁爺爺”,他同時見到了袁隆平80歲時寫給母親的信,在信里,楊檸豪對袁爺爺的“禾下乘涼夢”有了更深的理解。
“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的現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我的搖籃前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的幼年時種下的!”
信里的話深深地打動了楊檸豪,他胸中升起悠揚的曲調,輕輕和著,變成了歌:“我有著一個夢,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光給了它希望,雨給了它滋養,它陪種子成長。我有著一個夢,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著我最親愛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涼。媽媽我來看您了,您看這晚霞灑滿小山村,媽媽我陪您說說話,這種子是您親手種下,在我心里發芽。”
后來楊檸豪把錄制好的歌曲帶給他的袁爺爺聽,袁隆平聽后低著頭濕了眼眶,“他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又是母親的忌日了。”楊檸豪記得袁隆平給母親的信中寫到在許多年前的一個中秋節,母親去世,他因為參加雜交水稻大會而未能見上母親最后一面。“當時在場的人聽到袁爺爺的話都比較受觸動。”歌曲就這樣開始在雜交水稻中心傳唱。
2018年,中央電視臺“相聚中國節·出發2018”晚會上,袁隆平帶領雜交水稻中心科研團隊亮相,80后科研人員吳俊、唐麗、呂啟明、李建武在節目中又唱起了這首歌,輕輕吟誦著屬于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夢。(李晉榮)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