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稅務篇】不忘初心共建新稅務 牢記使命奮進新征程——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稅收事業發展回望
不忘初心共建新稅務 牢記使命奮進新征程
——新中國成立70年我省稅收事業發展回望

2018年6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正式掛牌。

甘肅省稅務局干部指導企業財務人員使用電子稅務局。
2018年6月15日上午,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正式掛牌,原甘肅省國家稅務局、甘肅省地方稅務局正式合并。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伴隨著新中國不斷前行的腳步,甘肅稅收事業與祖國風雨同舟,與甘肅人民休戚與共。70年來,甘肅稅收由1949年的136萬元增加到2018年的1350億元。稅收的不斷增長有力保障了我省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70年風雨兼程,我省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經歷了從合到分、從分到合的過程,逐步實現了思想通、隊伍穩、改革進的良好局面。70年滄桑巨變,我省稅收事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既在歷史變遷中見證隴原巨變,更在續寫榮光中留下了一代代稅務人拼搏奮斗的身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杜雪琴
稅收征管更規范了
新中國成立70年,我省稅收征管工作走過了不斷完善、不斷規范的發展之路。
1949年,甘肅省行政公署財政廳稅務局成立后,其內設科室經歷了多次調整;1979年1月,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甘肅省稅務局。
1983年,為全面加強對全省稅收工作的領導,省政府決定將省稅務局由正縣級升格為副廳級;1985年,全省稅務機構設置、干部管理、人員編制、經費開支等均由省稅務局垂直管理;1986年1月起,省稅務局與省財政廳分設。
改革開放之初,所有制形式單一、經濟結構簡單、納稅人數量少、稅制簡化,稅收征管沿用過去“一員進廠、各稅統管、征管查合一”的稅收專管員劃片包干模式。
肅北縣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平回憶說,那時的稅款幾乎全部是稅收專管員上門收繳,稅款計算、開票、上解稅款、登記臺賬等日常工作往往都是一個人來完成。
1986年到1992年,為適應經濟轉型、稅制改革和稅收征管法制化的需要,全省各地稅務機關開始探索征管、檢查“兩分離”和征、管、查“三分離”模式,納稅人申報納稅制度開始實行,稅務稽查隊開始設立,稅務人員“上門收稅”變為納稅人“自主繳稅”,新的納稅秩序逐步建立。
1994年,國家實行分稅制改革,將省及以下分為國稅、地稅兩個系統,改革成“納稅申報、稅收征管、稅務稽查”三位一體的征管模式。
“面對稅制改革,我也曾一片茫然,記得當時服務一戶大型商貿企業,我們連續蹲點盤庫3天才將具體情況調查清楚,并為納稅人進行輔導,最終完成當月申報。”黃平說。
據省稅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世紀90年代后期,全省推行“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制度逐步健全,稅務稽查力量得到加強,以計算機為依托的征收監控體系初步建立。
伴隨著稅收征管模式的演變,稅收征管體制機制也從單一化、粗放式走向專業化、規范化、社會化,在集中征收、重點稽查改革完成之后,“管理”成為該階段改革的重點。
2011年以來,全省稅務機關先后實施了稅源專業化管理、稅收風險管理、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等管理制度,出臺了全省統一規范的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稅收征管執法不斷規范統一。
2018年,稅收征管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這是一場涉及兩個層面、三種體制、四個層級、幾萬機構、百萬稅務人員、十多億納稅人和繳費人的重大改革。
改革中,國稅、地稅兩套機構合而為一。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15個市(州、區)稅務局、95個縣(市、區)稅務局和890個稅務分局(所)相繼掛牌運行,全省1.5萬余名干部職工穩妥安排到位,全系統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進一步優化,以分類分級管理為基礎、風險管理為導向、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現代征管方式已經在全省稅務系統建立并日趨完善。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