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配套細則征求意見了:嚴定非標標準,不強制非標轉標
今年年初,現任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就曾表示,央行正在制定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辦法,為非標轉標給予機制安排。
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嚴格確定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標準。
此次《征求意見稿》對非標債權資產給出較嚴格的認定標準,同時細化了資管新規指導意見關于標債資產的五項要求及相關認定標準。但并未強制非標資產進行轉標,而是將投資標債資產的主動權交給市場機構。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認定標準的出臺意味著資管新規最重要的后續事宜落地,對金融機構適時調整資產結構、規范市場生態,均有較強的正面意義。
嚴格確定非標標準
去年4月,為了防范和化解不合規影子銀行的巨大風險隱患,引導資管產品回歸本源,醞釀許久的資管新規正式落地。
根據監管要求,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這大大增加了銀行理財投資非標的難度。符合資管新規的產品需要做到期限匹配、不再多層嵌套、凈值化管理。
“資管新規的措施實施需基于對非標的嚴格定義。”李超表示,作為資管新規的核心問題之一,非標的嚴格定義有利于切實防控金融風險。
此次《征求意見稿》嚴格確定了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標準。
什么是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征求意見稿》明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是指依法發行的債券、資產支持證券等固定收益證券。主要包括國債、中央銀行票據、地方政府債券、政府支持機構債券、金融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國際機構債券、同業存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資產支持票據、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資產支持證券,以及固定收益類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等。
其他債權類資產被認定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應同時滿足以下五個條件:一、等分化,可交易;二、信息披露充分;三、集中登記,獨立托管;四、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五、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
《征求意見稿》明確,滿足第五項條件的機構可向人民銀行提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申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認定。
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表示,由金融機構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標債資產認定申請而非行政性強制認定,也使得各家金融機構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抉擇,防止了對于細分金融市場的過度沖擊。
《征求意見稿》規定,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為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但存款(包括大額存單)、債券逆回購、同業拆借等形成的資產除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求意見稿》發布后,“標”與非標劃定清晰,“非非標”也明確為“非標”。
所謂“非非標”是指非標資產(在滬深交易所、銀行間市場之外交易的資產)通過掛牌銀登中心、北金所等交易場所部分地獲得“標準化債權”待遇,成為介于“標準化債權資產”和“非標”之間的一種資產。
《征求意見稿》明確,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財直接融資工具,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貸資產流轉和收益權轉讓相關產品,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債權融資計劃,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憑證,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債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以及其他未同時符合本規則第二條所列條件的為單一企業提供債權融資的各類金融產品,是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李超表示,一行兩會監管部門的多個直屬機構都采取了從嚴標準。銀登中心及北交所等機構類債權被定義為非標,是監管部門從直屬機構開始有效規范,促進直接融資的健康發展。
新老劃斷,避免流動性風險
實際上,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此前膨脹無序的影子銀行業務得到初步的遏制。
穆迪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影子銀行資產規模進一步縮減。2019年上半年廣義影子銀行資產縮減近人民幣1.7萬億元,至人民幣59.6萬億元,是2016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
穆迪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信用總監Michael Taylor稱,“影子銀行資產縮減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整體規模持續減少”。
嚴控金融風險的長期目標并沒有變。此次《征求意見稿》對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認定堅持了從嚴原則。不過,考慮到資管業務的轉型過度,避免由于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造成了市場波動,《征求意見稿》在執行上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規定在過渡期內保持對存量資產的監管要求不變。
《征求意見稿》指出,未被納入本規則發布前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統計范圍的資產,在《指導意見》過渡期內,可豁免《指導意見》關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的期限匹配、限額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過渡期結束后尚在存續期內的,按照有關規定妥善處理。
聯訊證券李奇霖認為,在執行上按照新老劃斷的原則,存量資產的北金所債券融資計劃等“舊式”非非標(現被納入非標)不受非標投資的監管限制規定,避免流動性風險。
考慮當前宏觀數據和政策環境因素,李超認為,非標定義趨嚴需要其他逆周期政策進一步發力。我國逆周期工具箱仍有“子彈”,中央銀行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釋放信用,政策性金融通過PSL資金來源向地方基建、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房等領域發力,2020年加大財政專項債發行規模等措施均是可選工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