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澎湃 軍歌嘹亮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攝
聯合軍樂團在演奏。 新華社記者 燕雁攝
聯合軍樂團為演奏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 劉潺攝
一支入場最早、離場最晚、全程參與受閱的部隊,一支自1949年開國大典以來就沒有更換過位置的部隊,一支持續站立、持續演奏4個小時的部隊——沒錯,這就是聯合軍樂團。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1300人規模的聯合軍樂團一氣呵成地演奏了56首樂曲,創下閱兵歷史上演奏曲目之最。
70年來的全程受閱部隊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當毛澤東主席等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時,《東方紅》的音樂在廣場響起,成為那天人們聽到的第一首樂曲。隨后,《國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軍政大學校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團結就是力量》《解放區的天》……一首首曲目振奮人心,見證著新中國誕生的時刻。
這一天,也是聯合軍樂團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慶典上。隨后,從1949年到2019年,每一次國慶閱兵,人們都能看見聯合軍樂團的身影。“從開國大典至今,聯合軍樂團永遠站在國旗桿的北側,這個位置70年來一直沒變過。”國慶70周年閱兵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張海峰說,這是天安門廣場上唯一一支全程受閱部隊,一舉一動都在眾目睽睽之下。
“器樂演奏就像是音樂中的競技運動,眼、耳、鼻、口等五官都得用上。”張海峰說,樂團的每一位隊員,都要在不喝水、不上廁所的前提下,持續站立4個小時,且持續演奏4個小時,對體能和肌肉都是極大的考驗,“所以說,沒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是無法成為聯合軍樂團的一員的。”
56首演奏曲目創歷次之最
國慶70周年的閱兵,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國防大學、戰略支援部隊和解放軍軍樂團等全軍十大單位,抽組成立了聯合軍樂團,演奏人員共1300名。
張海峰介紹,此次演奏任務包括閱兵和群眾游行兩個部分,先后演奏56首作品,是歷次閱兵中演奏曲目最多的一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群眾游行中演奏的28首曲目,全部是新編曲作品,包括9首原創的分列式進行曲。而閱兵式中演奏的28首曲目,除保留了16首經典閱兵曲外,其余12首也都是為了此次閱兵量身打造,所有編曲和創作都由解放軍軍樂團創作室完成。比如,分列式進行曲,便由聯合軍樂團第一任團長、開國大典總指揮羅浪創作。
此外,為了彰顯新時代特色,在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出場時,聯合軍樂團也一改過去演奏軍旅歌曲的做法,有針對性地創作了《鋼鐵洪流》《沖上云霄》等7首軍樂交響化作品。“比如,《鋼鐵洪流》的節奏是每分鐘88拍,和裝備方隊車輪行進的速度融為一體;《沖上云霄》的節奏是每分鐘150拍,更貼合飛機梯隊沖上高空的速度。”張海峰說。
百支長禮號首次亮相
新式樂器是這支千人樂團能一氣呵成完成56首樂曲的一大“法寶”。
記者注意到,“九三閱兵”中首次亮相的高音禮號,此次由70支增加到100支。100支長禮號和100支軍號,是首次出現在國家慶典之中。還有強化輝煌感的定音鼓,以及一支由百名女兵組成的女子軍鼓隊,均是歷史上的首次。
56首樂曲轉換間,如何讓節奏精確到毫秒不差?總指揮前的電子節拍器是揭開謎底的答案。據了解,電子節拍器上的數字,代表著樂曲的速度,每首樂曲轉換之間,會由兩名女兵負責切換電子節拍器上的數字。
“國歌的節奏是每分鐘96拍,0.1秒都不能差。”在張海峰的眼中,一場合格的演奏,必須做到毫秒不差。 (趙瑩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