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科研邊轉化 低成本綠色化制備鎳基新材料
“通過成果的順利轉化,項目的運行將實現我國高鎳三元鋰電前驅體材料的短流程、低成本、綠色化制備。”近日,“紅土鎳礦制備鎳基新材料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所)研究員曲景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鎳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近年來需求量不斷提高,價格也持續走高。但是目前我國鎳需求的近一半需要依靠進口。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未來鎳、鈷等制備動力電池的必要原材料需求量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該項目屬于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計劃)重點支持的項目。“項目以鎳基礦物為原料,經常壓浸出工藝,將得到的鎳鈷錳溶液制備成NCM三元鋰電池正極前驅體材料和高純鎳、硫酸鎳、硫酸鈷、金屬鈷、氫氧化鎳等產品。”曲景奎介紹。
邊科研邊轉化,過程所與衡水市高新區合作,自2018年5月份開始,鎳基新材料項目先后完成了項目立項建設以及百噸級擴試實驗,今年4月投料試車并打通工藝流程,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生產的金屬鎳板、金屬鈷板、三元材料、單晶高溫合金等已得到國家權威檢測機構認證,達到相關國家標準。
曲景奎說:“項目采用的濕法冶金工藝相較于傳統火法工藝,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流程短和過程清潔等優點,且無三廢排放,新工藝較傳統工藝成本降低20%。”
曲景奎表示,中試運行成功后,將啟動年處理50萬噸紅土鎳礦制備鎳基新材料項目,預計2022年建成產業化生產線,實現產值近16億元,利稅5億元。
(記者 馬愛平)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