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降息”意未盡 緩步下行猶可期
9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 利率(LPR)更新,1年期LPR再降5基點,LPR“降息”預期兌現。分析人士指出,復雜的內外形勢,考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1年期LPR連續小降、5年以上LPR不動,既確認降成本的方向,也顯露出各種現實約束,降成本仍需多措并舉,未來LPR仍可能繼續緩步下行;LPR小降相對利好股市,對債市影響偏中性。
1年期LPR連續小降
9月20日,LPR迎來改革形成機制之后的第二次發布。最新的1年期LPR為4.20%,5年期以上LPR為4.85%。與之前數值相比,1年期LPR下降5基點,5年期以上LPR則沒有變化。
盡管市場對于LPR趨于下行有共識,但對于實施路徑存在分歧。之前更多觀點認為,央行將通過下調MLF 利率方式帶動LPR下行。然而,8月以來,MLF利率下調預期幾度落空,讓“降息”預期屢屢受挫。
研究人士指出,當前下調MLF利率面臨著諸如物價結構性上漲、人民幣匯率貶值等諸多制約,同時要把握政策節奏,考慮為未來預留政策空間。更重要的是,先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是市場利率不夠低,而是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傳導不暢。 光大證券首席固收 分析師張旭表示,央行改革LPR形成機制,主要目的就是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倘若直接下調政策利率,可能偏離了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政策初衷。
改革后,LPR報價源于在MLF利率基礎上加點。MLF利率加點變化,都會引起LPR變化。9月17日,央行開展新一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沒有變化。因此,這一次LPR下降通過壓縮加點的方式實現。換句話說,是通過 銀行“讓利”實現的。
為何降幅只有5基點?既然是通過銀行“讓利”實現,銀行就會考慮壓縮加點對自身經營的影響。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當前銀行負債仍以存款為主,降準雖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但銀行綜合負債成本仍偏高,出于維護息差的考慮,對于下調報價會相對審慎。還有業內人士表示,LPR正處于推廣應用階段,各方參與者適應和運用新機制需要過程,下調報價不宜過快。
5年期以上LPR不變
為何只降1年期品種?從10月8日起,個人住房貸款定價基準也需從貸款基準利率轉換為LPR。從房貸期限上看,會更多參考5年期以上LPR。此前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房貸的利率由基準利率變為參考LPR,參考的基準變了,但利率水平不能下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5年期以上LPR不變旨在減少對房貸利率的影響,不向 房地產市場發出寬松信號,且中小企業融資期限一般都在5年以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判斷,未來在LPR下調過程中,5年期以上LPR還有可能保持基本穩定,或下調幅度較小。張旭表示,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變,
有利于保護商業銀行投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積極性、增加該類貸款的規模和占比。
仍有壓降空間
往后看,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后續LPR預計將繼續緩步下行。
當前LPR仍有壓降空間。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1年期AAA信用債到期收益率約為3.10%,與1年期LPR的利差仍高達90基點。
李奇霖認為,預計后續LPR將會繼續小幅下行,方式上,料先繼續壓縮加點,再調降MLF利率。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預測,未來LPR仍將延續小幅下行節奏。如果堅持以改革的方式降成本,就需要繼續通過壓縮LPR與MLF利率利差來繼續壓低LPR報價,并引導貸款利率下行。1年期品種LPR報價預計后續都會延續小幅下行的節奏,以5基點的報價步長逐步壓降LPR。
在市場影響方面,明明認為,LPR緩慢下行,短期內對債券市場的影響不大。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LPR小幅降低利好股市,企業融資成本回落有利于所有行業,預計短期有助于提升市場風險偏好。對債券市場而言影響較為中性,預計債市近期維持震蕩走勢。
此外,王青稱,為切實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年內MLF利率下調仍是大概率事件。鑒于MLF利率是LPR的報價基礎,下一步為引導LPR較大幅度下行,切實降低企業貸款利率,央行下調MLF操作利率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