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園開園 雷軍稱“感謝偉大時代”
告別9年“北漂”,小米科技園昨天開園
雷軍:感謝偉大時代,趕上創業黃金期
昨天,位于北京海淀區安寧莊路的小米科技園正式開園,“北漂”多年的小米公司,終于告別頻繁尋找新辦公樓的日子,有了一個安穩的“家”。從中關村一間辦公室到科技園的八棟樓,小米用9年時間高速成長為世界500強,也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的縮影。
在開園慶典上,小米創始人雷軍深情表白:感謝中關村這片創業沃土,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讓小米趕上了創新創業的黃金時期。
投資52億元小米安新家
簡約時尚、功能完善的新園區,被小米員工們親切地稱為“清河三里屯”。
當日開園的小米科技園占地43991平方米,建筑面積34.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2億元。園區辦公空間由8棟樓組成,可容納超過16000名員工。從2015年7月奠基,2017年1月封頂,到昨天開園,小米的創業者們一直在期盼進駐這個溫馨舒適、設施齊全、科技感極強的園區。雖然園區外的安寧莊路狹窄擁堵尚待擴建,但創業多年的小米員工們心情已經如園區內的花兒一般美好。
這里的辦公樓采用落地式設計,視野開闊,非常適合設計人員尋找靈感。大樓配有人體熱釋感應開關,可根據人體感應自動調節空調溫度,而一鍵控制裝置能方便員工們快捷關閉電器設備。更讓人眼紅的是地下一層員工食堂,光主題餐廳就有4個。
工作間隙小米員工既可以在園區花影間散步,也可以到健身房瘋跑個5公里,還可以到籃球館在女神們的注視下,打一場正兒八經的比賽。園區內健身房共有兩處,共計1000平方米,設有各類健身器材、體操課室。在園區C棟1層,還有專業的醫務人員與基礎醫療器械隨時應對員工身體不適的就診需求。
除了最大化滿足員工辦公需求,小米科技園區內各種人性化的設計與生活配套設施,正是為了使員工在工作之余更好地享受生活。
七次搬家造就世界500強
小米員工今天的滿足感,得益于雷軍當年的創業之舉。2010年4月6日在北四環銀谷大廈807室誕生的小米,辦公面積只有300平方米,13個人靜悄悄舉行了開業儀式,沒有任何明星嘉賓助陣的“歡快鏡頭”。
而隨著業務快速擴張,工位緊張成為令人頭疼的難題。
“當時連廁所門口都是工位,走廊里總是人擠人。”雷軍坦言,如今搬到“豪華”配置的新家,真有點不適應。
創業艱辛,小米“北漂”九年多,離開銀谷大廈,又輾轉于卷石大廈、宏源大廈、五彩城大廈,先后搬了七次家。直到業績有些起色,小米才又租下五彩城周圍的四棟樓。今年,小米成功躋身世界500強,排名468位,成為史上最年輕的500強公司。這次入駐小米科技園,被雷軍視為小米事業的再起步。
“過去9年的成就,讓大家深深感覺,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雷軍強調,奮斗本來就是一種幸福,搬到新園區后,小米依然會繼續努力奮斗。
手機和物聯網成增長基石
9年前的雷軍,也很難猜到如今小米的成績單。小米集團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總收入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調整后凈利57.2億元,同比大增49.8%。
早期小米的研發實力并不突出,可雷軍獨辟蹊徑,主動拉長戰線,打造了相對完整的生態鏈,這既是早期小米成功的重要因素,也為如今小米成長為物聯網巨頭打下了基礎。
做智能手表的華米,做智能門鎖的創米,做家電的云米,做運動產品的金史密斯……小米生態鏈上的企業不斷涌現。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小米系企業各路出擊,成了小米公司開疆拓土的各路諸侯。
手機和智能物聯網則是拉動小米業績快速增長的雙引擎。上半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590億元,同比增長9.8%,全球出貨量約6000萬臺。從2017年四季度至今,小米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已至少6個季度均位居第四。
除了手機,小米的智能物聯網業務也在強勢發展。截至今年6月30日,小米物聯網平臺已連接的設備數(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計算機)已達1.96億臺,同比增長69.5%,超越了谷歌、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費級物聯網平臺。作為物聯網平臺中最重要的設備,小米電視上半年總體出貨量將近540萬臺,同比增長64.9%,高居中國市場份額第一。
以小米為代表,在中關村這片創業沃土上,還將上演更多精彩的創業故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