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還沒上市 “紙螃蟹”已熱賣
大閘蟹還沒上市,“紙螃蟹”已熱賣
今年中秋來得有點早,陽澄湖大閘蟹尚未開捕,而市面上的大閘蟹提貨券已經賣得熱火朝天。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電商、微商平臺的預售大閘蟹禮券價格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蟹券被業界戲稱為“紙螃蟹”,經濟學家提醒,“紙螃蟹”本質上是一種“商品證券化”的形式,“禮券經濟”表面繁榮,但其中暗藏風險和危害。
實習生 陶美婧 程欣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徐兢 李沖
水產店還沒有進購螃蟹
線上線下蟹券風行
按往年經驗,中秋節前后開始吃蟹。但今年中秋“提檔”至9月13日,而正宗陽澄湖大閘蟹9月23日才開捕。中秋提前,還能吃上螃蟹嗎?揚子晚報記者近日走訪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的螃蟹較少。羊皮巷一家水產店的店主王老板表示,目前水產店并沒有進購螃蟹,原因一是目前還處于禁捕期,二是按照螃蟹的生長周期看,現在螃蟹還沒有長好,肉質標準不高。要想吃到比較好的螃蟹、大閘蟹,至少要等到9月底。
與市場上螃蟹暫時“遇冷”相對的是,電商平臺、蘇寧小店、微商等賣螃蟹禮券的熱情無比高漲。刷屏的微商表示,“蟹天王”螃蟹卡面值680元起步,螃蟹價格從198元/只到10000元/只不等。店家稱,目前1000元/只以上的高端款已經賣完,甚至已經開始接受2020年的預訂!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蘇寧易購、天貓等網上生鮮店也有不少螃蟹禮券。除了線上銷售,揚子晚報記者發現,蘇寧小店的收銀臺旁邊也有螃蟹禮券銷售。
禮券背后隱藏商業邏輯
實質是“螃蟹證券化”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螃蟹券屬于預售券,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業邏輯,本質上就是一種“商品證券化”的形式。他向揚子晚報記者舉例說:“比如月餅廠商印100元月餅券,65元賣給經銷商,經銷商80元賣給消費者A,A將票送B,B以40元賣黃牛,廠商最后以50元向黃牛收購。在這個過程中,沒人生產月餅,但是廠商賺15元,經銷賺15元,A送人情,B賺40元,黃牛賺10元。”這個過程就是“月餅證券化”。宋清輝表示,這個邏輯現在用在蟹券上也一樣。“螃蟹券”預售之后,消費者先付錢購買卡券,一般等到大閘蟹上市再提貨,實際上這期間就形成了期貨。
“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夠資產證券化,但最關鍵的是有的商品證券化最終可能會導致一種不良的結果。例如若商家不用飼養螃蟹,通過這種商品證券化的金融手段就可以賺取大量資金,或將使商家不再重視產品本身,而導致品質等堪憂,最終吃虧的還是普通消費者。”宋清輝表示,“禮券經濟”表面看上去很繁榮,隱藏的危害卻很大,包括公共利益的犧牲、公共財產的流失等。因為送禮本身就是一種價值交換的行為,消費者送禮之后,可能會交換到更大的價值。但在這個過程中,商品價格被不斷抬高、假貨充斥市場等惡果最終只能由消費者買單。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