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父母借錢上大學,你能接受嗎?
向父母借錢上大學,你能接受嗎?
近日,00后復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錢”上大學,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曾健宇同學透露,他暑期已掙得部分學雜費,其余是找父母“借”的,以后會盡量還給他們。曾健宇的父親還對他說:“你18歲以后的錢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還的。”
學費還得開口向父母借,乍聽上去似乎嚴苛了些。畢竟在很多人眼中,學子們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學習,在明明有條件的情況下,將生計煩惱過早地壓在他們身上,很難說不影響學習。但要我說,這份“親子協議”,妙就妙在父母提出的“借”字上。
一個“借”字,給了父母一個機會,讓他們得以在教育子女的同時,繼續為子女學業保駕護航。難道父母真的是為了省下這筆學費支出嗎?相信人們都明白,父母不過是想借此提醒子女,該擔起身為成年人的責任罷了。年滿十八,意味著子女已經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成年人,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獨立去承擔、去完成。父母提出“借錢”,代表著他們仍然愿意承擔學費支出,并不至于犧牲子女的學習時間,耽誤他們的學業。只要子女能因此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盡快擺脫“巨嬰心態”,不再將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應當,那父母的良苦用心就值了。
要讓這份“借錢協議”發揮好作用,關鍵還得把握好度。相較西方近代強調個人本位的社會觀念,傳統中國社會還是更強調親子血緣的聯系。所以很難說所有子女都能理解父母用意,可能有人只會覺得父母“絕情”,反而產生抵觸情緒。避免適得其反,父母還需因材施教,以真誠的溝通和有理有據的說明引導子女,如此雙方才能真正實現相互理解。
(許曉芳)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