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聚合涉農業務助力豐收節 打造農產品雙11
8月23日, 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在北京宣布2019年中國豐收節正式啟動。作為參與活動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方建生介紹,今年阿里將聚合13個涉農業務力量助力豐收節,預計助銷10億件農貨。
打造農產品的“雙11”
豐收節旨在營造重農強農氛圍,凝聚愛農力量,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發展。作為國家豐收節重要參與平臺,阿里將聯合全國1000個核心農產區、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共同打造農產品的“雙11”。
據了解,今年阿里將聯動1000名網紅、縣長打造10萬場農產品直播,舉辦4場線上大型活動和線下千城萬店慶豐收活動,并提供10億元助農津貼。
近年來,阿里在農村構建了以物流、支付、金融、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為基礎的數字農業基礎設施。2018年,阿里聯合農業農村部主辦豐收節,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200億元。
阿里當天還發布了“豐收日歷”。草原那達慕羊肉節、象山開漁節、萬全辣椒節、陽澄湖開湖、云南軟籽石榴節等來自全國25個原產地的美食和特色線下活動將悉數亮相,以饗全國消費者。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烏珠穆沁羊每年6到8月出欄,它們喝的是礦泉水,吃的是中草藥。純種烏珠穆沁羊比普通羊多一對肋骨,號稱草原神羊。在8月27日的錫林郭勒羊肉節上,天貓全球尋味官將全網吃貨直播花式吃全羊。
基地集采計劃亮相 助力農產品上行
阿里基地集采計劃也首次亮相今年豐收節,在耕種源頭完成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建設,利用大數據幫助農民實現訂單農業,打造全鏈路智能農業
據了解,在技術方面,阿里云ET農業大腦為豐收節食品安全保駕護航,為上線農品提供全鏈路溯源,讓每一袋米、每一包瓜果都有“身份證”。
通過阿里云ET農業大腦,果農再也不需要用筆去記錄澆水量、施肥量、施藥量,再分頭錄入EXCEL匯總。一部手機、一套管理軟件,就可以實時記錄、實時同步相關人員。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智能分析,ET農業大腦還建立起一整套知識庫,可以指導果農科學播種、施肥和耕作,提供最優決策;還可以針對不同品種的果樹,智能選擇最適宜的水土環境。
ET農業大腦希望通過四個層面,將新技術和互聯網的能力附載到農村和農業。第一,農業資料數據化,生成數據檔案;第二,建立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測,提升農產品的質量;第三,基于互聯網打造打造智慧農事系統,未來農民通過手機端就可以進行可視化管理;第四,打造全鏈路的溯源系統,追溯農產品從播種、生長到餐廳的全過程。
菜鳥網絡則是豐收節物流的“高速公路”。菜鳥搭建的農村物流網絡,已經覆蓋全國29個省份700余縣,逾3萬個村。這將極大減少農產品上桌的時間和成本。
而淘寶、天貓、盒馬鮮生、大潤發這些新零售渠道,也是優特農產品的主要分銷渠道,正在幫助田間山中的優質農產品走上餐桌。
解決中國城鄉數字鴻溝難題
農業農村部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611.72億元,占全國農產品電商約75%的份額。
據了解,今年豐收節阿里預計帶動農產品上行10億件,達到去年交易量的三倍。
阿里巴巴大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黃愛珠介紹,去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農業農村部委托阿里巴巴牽頭,在線上舉辦“中國豐收購物節”,帶動農產品銷售超過3億件,覆蓋570余個國家級貧困縣,44個貧困縣農產品成交超過100萬。
“阿里巴巴是一個數字經濟體,阿里希望能夠讓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進來,一起將智慧農村做大。” 黃愛珠說道。
2015年,農村戰略成為阿里集團未來20年三大核心戰略。接下來的幾年,阿里持續加大對中國農村的投入。數百億元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鄉村商業基礎設施領域,包括物流、金融、科技、供應鏈等環節。同時,阿里還成立了百億元規模的脫貧基金,幫助農民尤其是婦女用電商可持續脫貧。
對此,美國《財富》雜志給出的評價是阿里巴巴“解決了中國城鄉數字鴻溝難題”。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