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場建設交響曲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落客區(qū)域效果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圖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中國民用航空局供圖
航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露天庭院效果圖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供圖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中國民用航空局供圖
近日,在距離天安門46公里的首都中軸線的南延長線上,一座振翅欲飛的“鋼鐵鳳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在為9月30日的如期通航做著最后的運營準備。從2015年9月至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無到有,一座全球最大規(guī)模的單體航站樓在這里拔地而起。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機場正在廣袤的華夏大地投入緊張的建設之中,不僅為旅客的出行提供著更多的便利,也為我國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跨越奠定著堅實的基礎。
“鋼鐵鳳凰”成為北京新地標
根據(jù)規(guī)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航站樓總建筑面積為70萬平方米,本期建成后每年可服務4500萬旅客,到2025年實現(xiàn)7200萬人次,遠期建設可滿足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
為了讓旅客能在快捷、智能的乘機體驗之余,在候機時也有更多“獲得感”,大興機場在航站樓的工程建設上,還實現(xiàn)了工藝水準和美學呈現(xiàn)的和諧統(tǒng)一。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規(guī)劃設計總院總規(guī)劃師牧彤介紹說,大興機場作為重要的國家門戶,整體外部造型要體現(xiàn)國家形象,近距離觀感也需要精心設計營造,所以大興機場的外形在整體設計上呈現(xiàn)流線放射狀,5條指廊從中心向四周發(fā)散,宛如鳳凰展翅,與首都機場,一南一北,形成“龍鳳呈祥”的雙樞紐格局。
整個航站樓的中心頂部修建了巨大的六邊形天窗,形成一個大型光庭。航站樓的屋頂覆蓋了超過8000塊玻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線。
“作為一座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智慧機場,大興機場航站樓在室內設計中也向世界充分展現(xiàn)著東方之美。”牧彤表示。
為了讓旅客在候機過程中休息放松,大興機場在5個指廊末端分別設計有以絲園、茶園、瓷園、田園、中國園為主題的5個露天庭院,讓古與今、民族與世界、人工與自然巧妙融合,相映成趣。“中國園是所有庭院中唯一的仿古園林景觀區(qū),由八角亭、六角亭、游廊、垂花門、石橋、池塘等中國古建園藝元素組成,其施工工藝也嚴格遵從古建筑中的傳統(tǒng)營造技法。”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郭雁池說。
大興機場不只是北京的新機場,也將是京津冀交通樞紐。“大興機場投入運營后,由此出發(fā),1小時內可到天津、唐山、保定等城市;2小時內到石家莊、秦皇島、濟南等城市;3小時內可通達太原、鄭州、沈陽。”民航局運輸司司長劉鋒說。由于京霸高鐵將會在機場下方呼嘯而過,因此,大興機場還是世界上首個高鐵下穿航站樓的機場。
建成更密集的機場網絡
如今,越來越多新機場的建設,既是更好地服務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觀需要,也是建設民航強國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場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機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1978年,我國僅有78個民用運輸機場(不含港澳臺地區(qū)),經過40多年發(fā)展,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運輸機場235個。”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張銳介紹說,到2020年,我國民用運輸機場數(shù)量將發(fā)展到260個以上,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網絡。
近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三維立體模型擺放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布廳門口,首次向公眾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這標志著成都將繼北京、上海之后,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
據(jù)了解,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定位是綠色機場,現(xiàn)場的沙盤完整呈現(xiàn)了這一特點。一眼望去,沙盤上全是綠色,而靠近機場的蓮花水庫尤為顯眼。機場已經規(guī)劃了面積達500畝的蓮花湖生態(tài)主題公園,在機場范圍內有如此大的一個公園湖泊,在國內乃至國際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湖泊邊緣將設計2公里的慢跑道,同時還將修建通往湖中心的棧道。這樣一來,機場就不再是一個傳統(tǒng)的基礎交通設施,而是一個開放性的城市綜合體。今后,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候機的時候,旅客們可以近距離欣賞到與機場渾然一體的湖光山色。”四川省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在山東青島,步履不停的城市發(fā)展繪就了新機場藍圖,計劃于今年下半年轉場運行的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擔當起了多個行業(yè)“之最”,從誕生之初就備受期待。
從圖片上看,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外形設計酷似“海星”,恰好符合青島的特色海洋文化,在航站樓設計上,還充分展現(xiàn)了世界先進文化與地域特色文化融會貫通的理念,把新機場打造成為傳承地域文明、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
山東省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膠東國際機場的建設都在為“創(chuàng)新、綠色、智慧、文化”的宗旨而不斷優(yōu)化升級,這樣一個浩瀚的工程,承載著青島這座海濱城市的宏偉夢想。
中國將成全球航空發(fā)展最大引擎
去年年底,通過9年努力、3年建設,岳陽三荷機場正式通航。江湖之城“飛天”夢圓,立體交通格局已成,湖南岳陽的發(fā)展掀開了嶄新篇章。
“今年‘五一’期間,岳陽三荷機場迎來了客流高峰,共完成客流量2629人次。”岳陽三荷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三荷機場投入使用以來,客運量和貨運量雙雙持續(xù)上升,相信在機場的帶動下,岳陽的經濟發(fā)展將會更上一個臺階。
此外,溫州龍灣機場T2航站樓、桂林兩江機場T2航站樓、哈爾濱太平機場T2和廣州白云機場T2等各大機場的全新航站樓也在2018年投入使用,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如今的民航與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一樣,早已成為國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地區(qū)發(fā)展的不均衡,許多中型城市都還沒有民用機場。據(jù)國際航協(xié)報告預測,隨著中國將在未來20年新增旅客10億人次,旅客運輸總量將達16億人次,中國必將成為推動全球航空運輸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引擎。
“《中國民用航空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提出,到2020年民航旅客周轉量比重將達到28%,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42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850萬噸。”張銳表示,想要做到從“民航大國”到“民航強國”的轉變,就需要有更多的機場來服務于旅客和貨物的運輸,從目前的規(guī)劃來看,我國的機場數(shù)量很可能在2035年達到450座。(訾謙)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