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將迎來智能化應用爆發
未來某一天,你習慣性點擊手機下單外賣,不多時打開門收貨,發現送貨的是一部自己找上門來的機器人小車;你在工廠上班,最擔心機械手不小心傷人,但其實先進的協作機器人在出現危險的0.002秒內就終止了動作……在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記者發現,各廠家和研發機構展示的機器人正與人工智能等技術高度融合,機器人正在變得越來越聰明,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便捷,更放心。
帶“腦子”小車已服務雄安新區
今年機器人大會上的世界機器人博覽會備受關注,在52000多平方米的展覽現場,18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以及科研機構亮出了700多件他們最引以為豪的作品。在一家外賣平臺互聯網公司的展臺,記者見到了一輛輛“小車”。難道是外賣小哥以后拖著車送貨,以便多拉快跑?當然不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們可不是普通的搬運小貨車,而是都帶著“腦子”,可以在復雜路況下自動躲避障礙物并自動規劃路線。據了解,這些智能無人配送車已經在雄安新區得到應用。
出現危險機器人“秒停”
工業機器人很多年前就在大型企業的流水線上得到成功應用,大大解放了勞動力。但這些機器人的機械手由于控制程序復雜,不時出現傷人致殘甚至致死的情況。如何讓生產更安全?一家來自丹麥的企業展示了一款人機協作機器人。據介紹,人機協作是未來的趨勢,人工需要2至3天完成的工作,協作機器人只需要4個小時。工作人員尤其強調了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它內置力感應功能,當路徑上存在障礙物時會自動停止運行,“反應時間小于0.002秒。”工作人員說,這種機器人可以用于包裝、碼垛、打磨、擰螺絲、裝配甚至實驗室分析等多種應用場景。
多款“航天系”機器人亮相
當然,更聰明的機器人應該是一整套系統。這方面,我國的航天“國家隊”也亮出了他們的作品。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攜多款“航天系”機器人亮相。記者注意到,火箭院下屬單位就基于長航時無人機開發了一套智能搜索與環境感知系統,可以面向廣闊區域的特種搜索、應急救援與巡檢提供解決方案。據了解,該系統曾成功服務無人區重要航天器部件的回收。憑借該系統,工作人員3天內在近1000平方公里區域完成不足2米核心部件的搜尋與回收,精度與效率可見一斑。
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多位機器人專家昨天告訴記者,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帶動下,未來機器人還將迎來新的智能化應用爆發。更聰明的機器人會對我們的生產模式與生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