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年閉館改造 總投資5000余萬元 蘭州市博物館8月26日開門迎客
歷經6年閉館改造 總投資5000余萬元
蘭州市博物館26日開門迎客

彩陶展區。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盧偉山 攝

西周青銅鑾鈴。
經過6年的閉館升級改造,蘭州市博物館將于本月26日起重新開館。經過重新設計和提升的“大河流韻——蘭州歷史文物展”展出面積將達700余平方米,共展出400多件收藏于市博物館的精品文物,全面展示蘭州的歷史和文化。
蘭州市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原址在酒泉路互助巷2號(現甘南路八辦紀念館舊址),1991年遷至慶陽路建館開放。現有館藏文物12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3件,二級文物93件,三級文物759件。館藏文物種類齊全,精品紛呈,按質地可分為陶、瓷、金屬、石、玉、紙質等,其中以馬家窯文化為主的彩陶、明清甘肅地方名人書畫以及白衣寺塔藏文物為館藏亮點,具有地方特色。半山彩陶鼓、東漢墨跡紙、明代首飾工藝品均為同類文物中的精品。
2008年,全國博物館開始由國家財政補貼免費開放,蘭州市博物館也迎來參觀人數高峰,因展廳面積狹小、周圍建筑物密集,存在交通、消防、安全等隱患,2012年,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蘭州市博物館綜合展示樓進行重建并提升改造基本陳列。

戰國銅鼎。

戰國青銅劍。
2013年7月,升級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5170.91萬元,歷時6年。目前,改造工程已經全面完成,將于8月26日蘭州解放紀念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改造提升的基本陳列“大河流韻——蘭州歷史文物展”從遠古至近代,分為遠古文明、青銅文化、漢唐古道、宋元津城、明清風韻五個單元,采用實物展覽與現代化影像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全面介紹市博物館館藏精品及蘭州出土的珍貴文物,展示蘭州市重要的古代文化和考古研究成果,表現蘭州的歷史進程和獨特的地方風情。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