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視角看援藏
援藏工作是黨的治藏方略的重要體現,是西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肇始于西藏和平解放,援藏工作歷經各個階段的調整和深化走過近70年的發展歷程,對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產生了深遠影響。適應援藏工作實踐不斷向前發展,相關學術研究努力從不同的學科角度對政策發展、制度演進、效益評價等做出相應的總結梳理和理論思考,但總體來看,正如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世定所言“到目前為止,對援藏工作進行比較系統研究的著作尚少”。
楊杰、馬偉茗夫婦合作撰寫的《援藏工作經濟社會效益評價與工作機制創新研究》,是新近出版的一本系統研究援藏工作的學術專著。該書在全景分析框架下,對援藏工作的淵源軌跡、工作效益、運行機制、思路創新、著力方向等進行了系統梳理、宏觀思考和具體考察,特別是學術視野和研究功力兼顧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中央與邊疆、經濟與社會、發展與穩定、當今與未來、宏觀與實證、定性與定量,進而達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現實針對性和對援藏制度與實踐的全景呈現、深度解答。
如果說這本關于援藏工作的最新研究著作創新和構建了對援藏工作的全景式分析框架,那么如何理解該書援藏研究的全景式分析框架?或者它給認識看待援藏工作帶來怎樣的思考和借鑒?
通過作者在正文及后記對這一分析框架的描述性闡述,同時理解全書推進學術探討所展現出來的思路,可以得出四個方面的理解。一是理論認識直抵本質。援藏的性質是中央著眼西藏工作大局作出的戰略決策,是黨的治藏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一種發展模式、匹配財力事權的手段和一項公共政策,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這一政治屬性特征決定了認識援藏工作必須從黨的治藏方略大局出發,綜合考慮國際因素、歷史背景、國家運行和具體實踐,要有站位的高度、視野的廣度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學術視角宏觀。既要聚焦不同時段國際與國內兩個大局、中央與地方制度設計、政府與市場作用發揮、統一與分裂思想斗爭等諸多焦點問題,展示援藏政策出臺的宏大歷史敘事背景,深刻揭示援藏政策實施至今的發展軌跡;又需要在社會變遷、國內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探討援藏助力西藏在急劇的社會變遷中實現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作用發揮。三是分析框架全景式。該書構建了以國際大環境、國內政治建設、國內經濟發展戰略、援藏主要特點等為主要內容的全景式分析框架,全面展示了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軌跡。四是研究理念整體觀。不論是綜合考慮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民族宗教政策、扶貧政策,還是置于國家宏觀經濟體制變革、西部大開發戰略、達賴集團的分裂活動等各種因素之中,該書自始至終持有從全局考慮問題的觀念,是在治藏穩藏興藏的工作全局、運行系統、結構關系中對援藏工作進行評價、審視和認識。
這四個方面基本構成該書全景視角看援藏的基本內涵,對拓展援藏研究思路、開闊援藏研究視野、提升援藏工作認識、加深西藏工作理解都具有學術指導意義。著作通過全景式的視野和路徑,不落“就援藏談援藏”“某一學科的單一視角”“只見物不見人”的窠臼,擺脫“單向性輸血”“產生了援助依賴”“從投資額看經濟效益”等既有看法,系統探討了援藏工作發展演化的歷史邏輯和現實根據,充分肯定了援藏對西藏發展穩定產生的巨大作用,深入剖析了援藏工作縱向橫向交織而成的運行機制和六個方面的主要問題,并就具體的援藏運行和整體的援藏思路提出了對策性建議。全書不論是政策梳理、效益評價、制度剖析,還是理論對話、實踐探討,都較好地把握住援藏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豐富性等基本特征,符合中央對援藏工作提出的“長期性、科學性、群眾性、規范性”基本要求。同時,該著作是作者長期參與、深度觀察和主客雙重視角共同作用的結果,值得一讀。
從書名《援藏工作經濟社會效益評價與工作機制創新研究》來看,似乎帶來微觀實證研究的印象,但全書貫穿的全景視角、整體觀念才是突出特點。書名的直接具體和研究的全景宏觀之前的碰撞、產生的張力,非常有力地引出了一個關于西藏研究的學術問題,那就是:在進行有關西藏的研究時,應該如何科學把握西藏的特點或者是西藏的實際?或者說如何從西藏實際出發來理解西藏工作和西藏工作的相關領域?
由于援藏是西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研究援藏應該站在西藏工作的全局進行思考,從西藏實際出發進行闡釋,既要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又要增強現實針對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就某個問題談某個問題,難免出現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不合實際等問題;如果一味宏觀,有時會產生高高在上、難以落地、缺少實證支撐等問題。該書采用全景視角,綜合宏觀與微觀、思辨與實證、定性與定量等研究方法,體現了在對西藏實際深度把握基礎上關照援藏工作的應有研究思路。
“西藏實際”是中國共產黨成功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不斷認識西藏客觀事物、推進治藏實踐時產生的一個特定理論概念,是黨的治藏方略的認識基礎和理論依據。西藏工作離不開對西藏實際的認識,援藏研究同樣離不開對西藏實際的遵循。《援藏工作經濟社會效益評價與工作機制創新研究》一書所呈現的研究視角和方法,有助于加深對西藏實際的內涵的認識。全景視角看援藏所呈現的理論認識直抵本質、宏觀學術視角、全景式分析框架、整體觀研究理念等研究思路,體現了西藏實際在政治根本性、全國共同性、客觀特殊性、自身一般性、歷史階段性等方面的內涵。
政治根本性體現的是西藏作為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具有的政治責任和權益;全國共同性指的是西藏與國家和國家的其他組成部分在任務上是共同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命運上同體的以及工作上是共振的;客觀特殊性表現為西藏各族人民同以達賴集團為代表的分裂勢力之間的特殊矛盾;自身一般性指的是區情特征作為具體情況和一般存在,一般規律、普適性特征都是適用的;歷史階段性是西藏實際各個層面在時間上的表現,也就是西藏的階段性特征或現階段形勢。
全景式看援藏框架與西藏實際內涵的這五個維度進行對照和交流,可以清晰地看出:基于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最大的西藏實際,專著追溯了中央與地方的歷史關系,探討了援藏化解“西藏問題”的國際背景,對援藏工作的歷史和現實必要性進行了論證。如該書所言“把握住來自久遠漫長的歷史所傳承的文化和政治秩序,才能理解現今全國支援西藏政策背后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認知和價值觀念體系,才能理解全國支援西藏政策豐厚的歷史基礎和文化共識”;基于共同富裕、統一市場、中華民族共同體等國家建設的必然進程,專著在梳理援藏理論和現實依據的基礎上,從經濟總體發展、產業結構優化、群眾生活改善和維護國家統一繁榮、加快西藏現代化進程等方面評價了援藏的巨大成效,如其所言“援藏產生的經濟效益毋庸置疑,而援藏產生的社會效益不僅因其廣泛而顯著,更因其本質上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大程度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區域實現現代化和現代文明,以平等、團結、互助為原則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社會實踐以及西藏在國家政治實體統一下成功完成與全國同步的政治經濟文化整合等意義而影響深刻久遠”;基于西藏社會存在的特殊矛盾,專著指出援藏并非僅僅經濟工作,而具有更深的政治考量;基于援藏工作的一般特征和西藏發展的一般特征,專著綜合運用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民族學、政治學等研究方法對援藏工作運行機制和思路創新進行了全面剖析,填補了援藏研究這一視角的空白;基于援藏工作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著作全景呈現了援藏工作萌芽探索、初步發展、對口支援、深化發展、創新提升的發展軌跡。
總之,著作系統全面又充滿真知灼見,不僅深化了對援藏工作的認識,而且促進了如何認識把握西藏實際的思考,其構建的全景式分析框架對開拓西藏研究視野和路徑也提供了借鑒。
(作者單位:西藏日報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