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十二屆公益夏令營啟動 呼吁多方參與兒童保護
“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了解兒童權利,我希望每一個人在我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2019年7月13日上午,第十二屆“我愛社區我愛家”公益夏令營在京啟動,社區兒童、家長、青年志愿者在啟動儀式上宣讀《兒童保護倡議書》。
主辦方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簡稱北京協作者)在今年聚焦“兒童保護”主題,將通過營地體驗、主題活動、外出交流、社區走訪等方式,讓營員在參與式氛圍里,了解兒童權利,掌握自我保護技能。本屆夏令營還將繼續鏈接政府、企業、基金會、社區、文化場館等資源,倡導多方參與的兒童保護模式。
多元互動方式,讓兒童保護更接地氣
在活動現場,主辦方通過生動的手繪海報、戲劇表演等形式向參與啟動儀式的兒童及家長介紹今年夏令營的活動內容。而啟動儀式之后的“夏令營嘉年華”里,孩子與家長用食品添加劑配置“飲料”,在游戲中學習理財知識,在地圖上打卡故鄉美食與美景……獨特又好玩的闖關設計讓小營員投入其中,在游戲中學習兒童保護知識,提前感受快樂暑假。
已經舉辦十一屆公益夏令營的北京協作者每年都會以兒童為中心,開展滿足兒童及家長需求的主題公益夏令營活動。本屆公益夏令營共分為日常走讀營、封閉營和跨城際公益少年營三種形式,兒童將在“兒童保護戲劇營”里體驗戲劇表演的魅力,在興趣小組中成為環保、科學、藝術小達人,并在志愿參與中成為參與社區建設的公益少年。
“我們的孩子參與夏令營已經有4年了,夏令營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今年的主題是‘兒童保護’,我覺得特別好,平時我們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就是簡單的叮囑,不科學,不系統,作為家長我們也需要學習”,來自山東的艷艷是北京協作者的家長志愿者,她的孩子是今年夏令營的小營員之一。
北京協作者社工服務部副主任任文欣表示:“在今年的兒童保護現狀和需求調研及夏令營籌備過程中,我們越來越發現兒童保護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兒童保護’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如何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如何真正讓兒童和家長掌握、了解兒童保護具體的內容,我們希望在夏令營里做一個嘗試。”
多方協作,打造多方參與兒童保護模式
近年來,兒童被侵害事件頻發,兒童保護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7年11月的報告顯示,全世界有超過1/3(近1.5億),13-15歲的兒童遭受過校園霸凌,約有1500萬15到19歲的青春期女童曾被迫發生性行為。2019年,我國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最高人民檢察院正式設立了未成年人檢察廳,民政部也設置了兒童福利司,分別實現了未成年人保護在司法和福利領域的改革突破,進一步夯實了未成年人保護的制度基石。
在北京協作者開展的《2019年兒童保護與需求調研報告》中發現,有48.7%的兒童不了解《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與兒童及兒童保護有什么關系,有22.6%的兒童表示完全不了解此公約的具體內容, 93.3%的兒童希望社會公眾參與到監測、預防兒童免于傷害、暴力和饑餓等困境情況。
北京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喬偉圣副處長在為東城區兒童主任開展的兒童保護主題培訓中指出:“兒童保護工作的開展一是需要加強體制內力量建設,二是
注重社會參與,讓社會工作、心理咨詢、法律援助方面的專業機構和人才參與進來。”
北京協作者多年扎根社區,救助困境,開展了“困境兒童自助圖書館”“公益少年營”“助學助康”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公益服務,在兒童的權利與保護視角下,通過人格培養、家庭教育、社區課堂、社會活動、假期營等專業服務,協助孩子成為實現發展自我、融入家庭、參與社區、改變社會的協作者。
北京協作者任李濤主在采訪中表示:“基于多年的服務經驗,北京協作者呼吁建立政社合作的多方聯動協同機制,開展兒童保護服務示范、能力建設、公眾教育和政策倡導等行動,探索以政社合作為策略、以兒童為中心的多方參與兒童保護模式。”
助人自助,讓兒童成為“兒童保護”的行動者
在夏令營啟動現場,從活動主持到節目表演,從夏令營服務介紹到兒童保護倡議,再到整個活動的接待、秩序引領都有兒童志愿者參與的身影。北京協作者相信兒童也有幫助他人,參與社區建設的意愿和能力,北京協作者希望打造一個兒童由受助者成為助人者的成長平臺,并相信每一位兒童都可以成為“兒童保護”的行動者和倡導者。
今年15歲的小巖已連續3年參與北京協作者公益夏令營,他不僅在活動現場負責秩序引領與嘉年華攤位的志愿服務工作,還是夏令營每天晨練小組的帶領人之一。而小巖在3年前還是北京協作者困境兒童精準救助幫扶的對象之一,四年來,他持續參與公益夏令營、外出交流、老人探望、困境走訪等服務內容,并在參與中逐漸成長為志愿者,成為社會工作者的小助手。小巖說:“這4年里,社會工作者幫助我很多,我也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協作者正在呼吁建立兒童保護平臺,我也希望可以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
自第一屆公益夏令營舉辦以來,她便在社會工作者和各界志愿者的努力下受到社區家長的廣泛好評和支持。北京協作者作為市民政局主管的一家支持性社會工作專業機構,致力于在服務困難群體的同時,推動本土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與社會組織發展模式創新。目前,已經通過流動兒童公益健康服務、社區探訪教育服務、社區課后課堂服務等一系列項目創新,總結探索出很多具有推廣價值的專業服務模式,并被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等多地城市引進借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