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股份跨界失利 邵建明受困多元化
一向擅長多元化資本運作的邵建明,這次卻在跨界“非洲豬瘟”防疫板塊時栽了跟斗。
6月24日晚間,海印股份(000861.SZ)發布公告稱,收到證監會廣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海印股份存在以下問題:對許啟太及其研究團隊擁有相關專利技術的披露不準確;對今珠多糖注射液屬于疫苗的披露不準確。
作為這次“豬瘟疫苗”合作的操盤者,海印股份創始人兼董事長邵建明有著“商貿奇才”之稱,曾憑借“只租地,不買地”的海印模式,將公司發展成為“廣州最強二房東”、“廣東省百強民企”。在相繼涉足商業物業運營、金融、炭黑、文娛等多個領域之后,海印股份的多元化試水收效甚微,無法扭轉業績下滑的頹勢。
“為什么人家都說我是‘鬼才’?因為我的血液里充滿了冒險基因,而且這種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是以腳踏實地為前提的。”2011年底,邵建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表示。七年之后,愛冒險的邵建明跨界豬瘟疫苗板塊,究竟是為了蹭熱點、配合拉升股價套現,還是為了提振業績?他的疫苗資本故事又將如何繼續下去?
時代周報記者致電海印股份董秘辦采訪,對方僅表示,“現在一概不接受對外采訪,一切以公告為準”。
資本騰挪
海印股份的多元化困局,或是這場風波的主要根源。
在以海印電器城為起點,并成功締造“海印模式”之后,2003年,邵建明及其治下的海印股份開始謀求上市。
邵建明看中了A股上市公司茂名永業,隨后通過收購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全面接管公司。5年后,海印股份通過定向增發及現金收購的方式收購了海印集團的相關資產,由此公司新增了商業物業運營業務,實現海印集團整體上市。
2013―2015年,處于轉型時期的海印股份,一邊將高嶺土和炭黑等傳統業務從上市公司中剝離,一邊進行多元化擴張。
2014年,海印股份先后入股幻景娛樂、沁樸投資基金,收購湖南紅太陽演藝及旗下劇場。不過,海印股份在2017年底剝離文化板塊,將湖南紅太陽100%股權被轉讓給海印集團。
金融板塊是邵建明擴張的另一個維度。從2015 年起,海印股份不斷涉足金融領域,先后投資廣東商聯支付,入股廣州越秀小額貸與河源農商行,其還是河源農商行單一最大股東。
此后,海印股份還申請發起設立花城銀行、花城人壽,朝著金融全牌照拓展。根據另外一家參與發起單位香雪制藥(300147.SZ)接受機構調研的說法,花城人壽在等待銀保監會批復,花城銀行正在籌建申報過程中。
不過,海印股份的多元化收效甚微,其主營業務也處于下滑態勢。
根據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07億元,同比減少2.12%;凈利潤1.38億元,同比減少40.13%,創下公司自上市以來凈利潤最大降幅。
其中,商業物業運營業務(不含地產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5.59億元,同比增長6.58%,凈利潤1.4億元,同比增長12.87%。金融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同比減少25.37%,凈利潤3266.57萬元,同比減少31.4%。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海印股份稱,主要由于公司融資成本上升、財務費用增加;金融業務毛利率下降等。
下滑的態勢并未停止。2019年一季度,海印股份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下降了16.86%,實現凈利潤2275.12萬元,同比下滑了36.27%。
“公司主業為商業地產,受電商沖擊較大,增長乏力。” 廣東雪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昌民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從季報營收上來看,海印股份商業地產百貨占公司總收入的91.5%,其他收入僅占8.46%,這也說明重資投入的金融和娛樂板塊,仍未給公司帶來可觀的營收和利潤。
炒作股價之嫌
在多元化收效甚微、業績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商業嗅覺向來靈敏的邵建明將目標瞄準了豬瘟疫苗。
6月11日晚間,海印股份公告,公司擬與許啟太、海南今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今珠公司”)簽署《合作合同》,擬為許啟太及其研究團隊提供1億元作為履約保證金,為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的投產做準備。
一紙公告瞬間引爆市場,深交所因此下發關注函,短短幾個交易日內,海印股份的股價暴漲暴跌。
繼6月17日回應“疫苗”系筆誤烏龍之后,6月22日凌晨,海印股份回復了關注函,依舊辯稱“疫苗”之說為筆誤,“92%有效性”來自外國其他藥物試驗結果的新聞,“今珠多糖注射液”專利權剛開始申請。
根據海印股份對關注函的回復,這項合作的過程頗為倉促。5月30日,在知悉項目信息后,邵建明親自前往海南項目現場進行考察,其后通過與合作方的交流,對合作進行了意向性商洽。5月31 日,公司律師參與合同的起草、審查和簽訂。
從項目接洽到合同起草和簽訂,再到進行公告披露,整個合作過程前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
倉促上馬之后,“疫苗”的真實性、專利申請、預防有效率、今珠公司高達30億估值、高達百億營收目標的對賭承諾等各種質疑不斷。其背后,指向海印股份或存在蹭熱點、炒作股價。
4月28日,海印股份公告,出于個人資金管理需求,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持股5.04%的邵建聰計劃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的股權。而本次減持不設置價格區間,會根據減持時的市場價格及交易方式確定。
而在6月11日晚間發布簽署《合作合同》發布后,海印股份節節上漲,其中6月12日一字漲停,6月13日以6.03%的漲幅收盤,更是放出巨量成交,換手率接近8%,兩天股價大漲16.78%,市值兩天大漲逾10億元。
6月13日,深交所在關注函中要求海印股份充分說明公司跨主業開展本次合作業務的主要考慮與必要性,是否存在蹭熱點或炒作股價的動機。
對此,海印股份表示,本次簽署合作合同與邵建聰的減持計劃不存在關聯關系,公司不存在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這樣的說辭很難令市場信服。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厲健律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海印股份的回復不但沒有自證清白,反而進一步坐實公司此前發布《合作合同》的行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在‘豬瘟’疫情備受關注時期,海印股份把‘注射液’誤寫為‘疫苗’,嚴重誤導投資者決策并引發股價暴漲、暴跌后果,很顯然不是一句‘誠摯致歉’就可以過關的。”厲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李昌民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海印股份負債率高達68%,凈資產收益率不足4%,一季度營收和利潤雙雙下降經營風險較大。公司股價從最高點跌幅最大近80%,實控人海印實業集團質押率高達81.94%,一致行動人邵建聰質押率高達96%,而股價下跌對實控人和一致行動人被平倉的風險較大。今年以來,豬肉股持續炒作熱度較高且持續性較強,海印蹭熱點拉動股價以解除質押風險的動力較強。
海印股份也想通過行動來消除市場質疑。根據回復函,公司在6月16日收到邵建聰簽署的《關于不減持海印股份的承諾函》。自公司減持預披露公告至今,邵建聰未減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同時邵建聰承諾,未來三個月內不減持或轉讓公司股份。
不過,這場風波依舊無法平息,邵建明的難題也依舊難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