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當講解、社區任義工 這些老人晚年生活更精彩
“人老嘍,腦子不靈光了! “都這個歲數了,還能有什么奔頭?混吃等死唄”……很多老人覺得衰老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由自主地與死亡聯系在一起,每天都深感沉重,焦慮沮喪,消極地應對著退休后的生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說,人人都會老,人老是人生必經的歷程,是人走向更加成熟充實的時代。幾十年的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生活更應提倡“夕陽無限好,晚霞更生輝”“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霞”。
生活狀態
夕陽無限好 晚霞更生輝
很多老人退休之后無事可做,感覺到孤單寂寞,郁郁寡歡,整天坐立不安,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有人甚至會憂郁、失眠、多夢、心悸、陣發性全身燥熱等,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這就是常說的退休綜合征。
對于退休后的生活,王極盛表示,老年人退休后,一定要有一個生活目標。老年人退下來了,沒有職業性工作了,但并不意味著老年人不能工作。現在,絕大多數六十退下的所謂老年人,身體基本是健康的,工作能力和精力都是具備的,因此要很好地規劃退休后的生活。多方考慮,仔細安排,給自己畫出一張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的藍圖。
京城的文博圈里有個人氣志愿講解員,名叫周婭。她雖然年已古稀,但卻依然活躍在各大博物館里,引領大家走進博物館的世界,感受精彩的文化之旅。自稱“老太”的周婭每天都是滿面春風,意氣風發,經常有人夸贊她:“顯得真年輕!”老太卻“毒舌嘴”反問:“老有什么不好!”
周婭認為,過了生長期,人就是在走向衰老,這是必然。她拍花草的照片,并不像別人一樣偏愛含苞的花蕾或怒放的花朵,而是對即將凋零的花瓣情有獨鐘。“人與花都是一生。老太認為以顯得年輕作為老嫗的贊語,是含著對老的否定!老太走在暮途,一點也不憂傷!自信地看待白發,那是善的光華;自信地放任皺紋,那是閱歷的集成!”周婭說道。
與周婭保持同樣心態的老人不在少數。老山東里北社區的志愿者魏震今年已經65歲了,但心態仍然年輕。他擔任了社區服務志愿者,照顧社區里面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人,既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又幫助了鄰里。
62歲的朱先明是新街口街道社會化退休人員自管組織服務隊的隊長。他把新街口街道社會化管理的退休人員組織起來,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成立合唱團,免費教大伙演奏樂器,并組織大家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寂寞無聊的退休生活從此變得豐富多彩。
心理狀態
凡事看得開 不為難自己
長壽幾乎是每個人的追求目標,尤其是到了老年,人們就更加恐懼死亡,希望盡一切可能延長壽命。于是,那些關于長壽的秘訣就成了熱門的搜索詞,各類保健品也是打著延年益壽的幌子才大行其道。
王極盛說,影響長壽的因素很多,包括生活環境、營養、運動、生活習慣、醫療條件、心理素質,其中心理素質在人的長壽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老年人的樂觀心態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對老年人對事物的認知評價、對老年人的潛能特別是心理潛能的發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樂觀精神是對待老年病的最好良藥。
大量研究和調查研究證明,心態好多長壽。四川省都江堰市有個長壽小鎮。調查發現,長壽老人都是心態平和,不愛參與糾爭,凡事都能看得開,不生悶氣,更不會自己為難自己。
關于樂觀心態與健康關系這件事,最好的例子當屬抗癌病人。在癌友的圈子里,有個很有名的北京抗癌樂園,他們積極倡導“自強不息、自娛自樂、自救互助”的“三自”抗癌精神,以“幫助更多癌癥患者找回歡樂、找回健康”為宗旨,號召廣大患者更多地參加集體活動、融入社會。
去年,北京抗癌樂園成立近30年,評出了584名抗癌明星,很多人已經患癌好幾十年。其中,癌齡45年的抗癌明星2人、癌齡50年的抗癌明星1人。那位癌齡50年的88歲患者已經三次罹患癌癥,還有一位百歲老人,與癌癥抗爭了18年……這些鮮活的例子無不證明,只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是病魔,也并不可怕。
智力狀態
適當用腦 越用越靈光
社會上普遍流傳年老智衰。有些退休的老年人也覺得自己上了年紀,腦子越來越不靈光。
王極盛認為,由于暗示等心理機制,使一些退休后的老同志,確實有明顯的智衰現象。其實,用進廢退也是普遍的生物規律。人腦也是如此。有些老人之所以退休后智力衰退很快,就是因為無所事事,不用腦子,腦功能衰退。有些老人退休后,如同退休前一樣適當用腦,不斷用腦,腦子越用越靈光。只要老年人堅持適當用腦、不斷用腦,老年人就可以老有所為,會受到社會的尊重,自己也獲得成就感、滿足感、幸福感,愉快而幸福地度過晚年生活。很多老科學家,八十歲左右著書立說,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在最近舉行的中國老年學學科建設研討會上,人大榮譽一級教授鄔滄萍的出現引來了臺下如潮般的掌聲。鄔老是我國人口學、老年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今年已經97歲高齡。但是,他依然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當天,鄔老講道,之前申報過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批準!拔乙呀涍@么大年紀了,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感覺,好像是被‘逼上梁山’了,但是我決定繼續做下去,把書寫完!
鄔老的幽默令與會的老年人們會心一笑。事實上,他也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向人們證明,年齡并不是問題,智力也不是問題,老年人仍然是社會的重要財富,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才是應對老齡化的正確方向。
感情狀態
婚姻處理好 生活更幸福
退休之后,大多數人白天、晚上基本都在家里。因此,家庭既是老年人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又是人生最后的港灣。老年家庭生活過得好壞直接關系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長短。
王極盛建議,與子女一起生活的大家庭,老人要對子女一視同仁。這樣,家庭的關系才能和睦、子女之間感情才能深刻,友好相處。而對于老人自己的小家庭來說,則是婚姻生活的問題了。老年婚姻問題處理得好,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幸福。老年人閱歷不同、工作經驗不同,夫妻之間發生矛盾可能是常有的,大家都要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平心靜氣地商量討論,或取得一致意見,或求同存異。為了鞏固感情,老年夫妻也要學會浪漫。例如,一方出門,夫妻擁抱一下;回家之后,也擁抱一下。手拉手,一起出去散步,這些浪漫的行為都會增強老年人的夫妻感情和婚姻幸福感。
本報記者 代麗麗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