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障房建設或將提升公共空間舒適度
6月11日上午9時許,深圳市住建局發布《深圳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征求意見稿),6月21日前征求全社會意見。記者梳理發現,該新標準有諸多創新點,不僅提升人才房及保障房居住、公共空間的舒適度,還鼓勵建設公共食堂等針對性配套服務設施。
提高居住及公共空間舒適度
記者發現,《深圳市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標準》共9章,對住房單體、建筑設備與智能化、裝飾裝修等方面都作出了規定。據介紹,本次標準編制在滿足經濟合理的前提下,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宜居生活的總體理念,提高居住舒適度,充分體現尊重人才、服務人才的建設理念。
另外,人才房和保障房多為小戶型產品,套內使用空間有限,為了保障居民必要的活動休閑空間,借鑒香港公屋等先進建設理念,明確了入戶大堂使用功能、確保了首層架空、風雨連廊等功能,結合避難層、屋頂層設置休閑、晾曬空間,同時為了保證候梯廳、走廊等公共空間的舒適度,對類似空間的通風采光進行了定量限定,提升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生活品質。
減少公攤提高使用率
深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稱,人才房和保障房居住人群生活特征不同,對不用的建筑空間有不同的設置需求,為了保證居民的不同需求,新標準推薦了公共食堂等極具針對性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同時為了鼓勵設置類似針對性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議以“獎勵容積”的方式鼓勵類似服務設施的建設。
同時,深圳土地資源稀缺,為了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新標準明確了幼兒園地下設置停車場、車輛段上蓋建設幼兒園以及相鄰地塊間可架空連廊等建設方式,從而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為解決停車、有效利用地下資源、便捷公共出行提供便利條件。從使用功能出發,規定了建設在宿舍類用地上的人才房和保障房,在滿足相關消防規范的前提下適當減少走廊寬度,減少公攤,提高使用效率,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間。
對小戶型集中的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在滿足相關候梯時間要求的基礎上,減低電梯配置標準,節省造價,提高套內使用效率。結合目標人群生活特征,允許在符合條件的小戶型套內,設置不使用燃氣的開敞式廚房,提高單個戶型的使用效率。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