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飲食好處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地中海飲食好處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第二看臺
本報記者 葉 青 通訊員 宋莉萍
近日,來自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的科學家發起了一項最新研究,旨在觀察地中海飲食模式和鍛煉能否改善人的大腦功能并降低癡呆癥風險。
地中海飲食來頭可不小,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更被營養學家廣泛推薦,被認為有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有效降低前列腺癌風險、降低空氣污染相關并發癥風險、減緩銀屑病進展等多項好處,現在又與降低癡呆癥風險相連。地中海飲食真像網上流傳的那樣,有那么多好處嗎?其背后的科學依據是什么?有必要嚴格遵守地中海飲食嗎?
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效果
“這幾年,地中海飲食在世界范圍內的相關飲食健康排行榜里,均處于前列。”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醫生許欣筑介紹說,“目前對采用地中海飲食習慣的人群進行的研究比較多,結果發現這類人群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腫瘤等的風險相對較低。根本原因在于地中海飲食的食物組成比較合理、科學。”
地中海飲食泛指希臘、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南部等處于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各國的飲食風格。它強調吃水果、蔬菜、全谷類、橄欖油、豆類、堅果和香料;每周至少吃幾次魚和海鮮;家禽、雞蛋、酸奶和奶酪要適量,紅肉和甜食要少吃,同時保持心情愉悅和身體活動。
“地中海飲食通常選用當季或是當地食材,保持了食物的新鮮度,營養成分會更高。而且基本上很少進行精細加工,不添加過多的添加劑,保持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許欣筑認為,現在的食物深加工程度太高,破壞了食物原有營養價值,過量甚至違規添加添加劑,長久將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地中海飲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從營養素角度來看,地中海飲食以植物性膳食為主,富含全谷類、大量的蔬菜水果豆類,膳食纖維高,對預防消化道方面的腫瘤有積極作用,植物性食物含植物固醇較豐富,它可拮抗動物膽固醇,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較佳效果。”許欣筑進一步分析道,“地中海飲食還提倡多吃魚,少吃紅肉。深海魚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人體的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降低腦血管的發病風險,這是該飲食的一大特色,也是心腦血管營養治療的一個原則。”
不適合消化道功能欠缺者
既然地中海飲食對身體有這么多好處,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遵守呢?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于基因、種族、環境不同,每一地方的人都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地中海沿線國家的人進食地中海飲食,也是遵從當地飲食習慣來選擇食物的,并沒有具體的食用量。” 許欣筑強調,我們應從遵守自己國家的飲食習慣出發,取地中海飲食搭配精華,選擇適合自己的進食方式,而非刻意追求地中海飲食模式。
她特別提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其跟地中海飲食模式非常接近。“我國在制定居民膳食指南時,參照了很多國際上先進的飲食結構,并進行合理調整。比如推薦吃谷薯類、蔬菜水果,降低紅肉食用量,適當提高水產類食物含量。”
《指南》為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推薦,包括: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杜絕浪費,興新食尚。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許欣筑并不提倡全盤照搬、刻意追求地中海飲食模式。她說:“地中海飲食的核心之一是食用橄欖油,這在我國全面推廣不大現實。除了價格貴之外,橄欖油煙點比較低,并不適合國人的煎炸烹飪方式。”
有沒有不適合地中海飲食模式的人群?“地中海飲食中偏植物性的食物比較多,如果消化道功能欠缺,例如胃潰瘍、短腸綜合癥等人群,難以吸收太多植物性食物,長期食用會導致營養不良。小孩子胃腸和消化功能發育不成熟,且處于生長發育期,需要豐富的蛋白質食物,也不建議刻板選擇地中海飲食。”許欣筑說。
此外,對于腎功能不好的人群,脾胃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可對飲食進行改良。比如把全谷類的食物打磨成粉,烹飪時煮得更加細軟,這樣就有利于消化吸收。此外,對于腎功能不好的人群,在控制蛋白質攝入量的同時更強調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例,故需要一定程度限制植物性食物的攝入。
“無論取用哪一種飲食模式,都必須考慮適用人群,甚至對其進行改良,讓它更適合本地人群的水土。”許欣筑強調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